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三过黄浦江的遐想

来源:上海经济研究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2-17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去上海参观世博会虽然已是几个月前的事了,但仍让我情不自禁地沉醉在三过黄浦江的无限遐想之中。 记得我第一次过黄浦江是在1969年去上海搞外调。那时还是靠轮渡过江,当时的黄

去上海参观世博会虽然已是几个月前的事了,但仍让我情不自禁地沉醉在三过黄浦江的无限遐想之中。

记得我第一次过黄浦江是在1969年去上海搞外调。那时还是靠轮渡过江,当时的黄浦江两岸差别非常分明,浦西(老上海)是繁华的大都市,浦东则是一派农村景象。我第二次过黄浦江是在1995年去上海调研党建工作。当我乘公交车过杨浦大桥到达浦东时,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繁忙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,闻名遐迩的浦东金融和贸易中心当时也在建设之中;站在浦东放眼望去,处处能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活力。我第三次过黄浦江则是在2010年的6月,去上海看世博会。这次是乘旅游专车过卢浦大桥和越江隧道到达对岸的。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上海交通建设和城市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,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难题是交通拥挤。记得42年前第一次来到上海,那时我对上海的交通是很羡幕的。市内有西藏中路、延安路、淮海路等宽阔通畅的柏油大马路,众多的公交车也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,上海的经济和社会得到发展。当我第二次来到上海时,就明显地感受到了交通拥挤了许多,马路上、人行道上到处拥挤不堪。这次来到上海,上海的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了极大地解决。过去,一江隔两岸,黄浦江是阻隔浦东和浦西的障碍。如今南浦、杨浦、徐浦等大桥的落成,让浦东和浦西联系更加紧密了;东海之滨的浦东国际机场向世人展示着上海的腾飞;腾空的高架高速公路、磁悬浮高速铁路、深入江底的越江隧道……正在诉说着一个充满活力的新上海。

走在世博园区,看着潮涌般的游客,我想:如果没有上海城市交通系统成功的改造和创新,没有全方位的交通设施,是没法接送每日数十万游客出入园区的。

42个寒暑春秋,我三过黄浦江,有幸见证了上海经济、社会的发展,这和谐美好的家园无不彰显着我们民族的勤劳和智慧。我坚信:城市,会让生活更美好!

去上海参观世博会虽然已是几个月前的事了,但仍让我情不自禁地沉醉在三过黄浦江的无限遐想之中。

记得我第一次过黄浦江是在1969年去上海搞外调。那时还是靠轮渡过江,当时的黄浦江两岸差别非常分明,浦西(老上海)是繁华的大都市,浦东则是一派农村景象。我第二次过黄浦江是在1995年去上海调研党建工作。当我乘公交车过杨浦大桥到达浦东时,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繁忙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,闻名遐迩的浦东金融和贸易中心当时也在建设之中;站在浦东放眼望去,处处能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活力。我第三次过黄浦江则是在2010年的6月,去上海看世博会。这次是乘旅游专车过卢浦大桥和越江隧道到达对岸的。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上海交通建设和城市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,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难题是交通拥挤。记得42年前第一次来到上海,那时我对上海的交通是很羡幕的。市内有西藏中路、延安路、淮海路等宽阔通畅的柏油大马路,众多的公交车也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,上海的经济和社会得到发展。当我第二次来到上海时,就明显地感受到了交通拥挤了许多,马路上、人行道上到处拥挤不堪。这次来到上海,上海的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了极大地解决。过去,一江隔两岸,黄浦江是阻隔浦东和浦西的障碍。如今南浦、杨浦、徐浦等大桥的落成,让浦东和浦西联系更加紧密了;东海之滨的浦东国际机场向世人展示着上海的腾飞;腾空的高架高速公路、磁悬浮高速铁路、深入江底的越江隧道……正在诉说着一个充满活力的新上海。

走在世博园区,看着潮涌般的游客,我想:如果没有上海城市交通系统成功的改造和创新,没有全方位的交通设施,是没法接送每日数十万游客出入园区的。

42个寒暑春秋,我三过黄浦江,有幸见证了上海经济、社会的发展,这和谐美好的家园无不彰显着我们民族的勤劳和智慧。我坚信:城市,会让生活更美好!

文章来源:《上海经济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shjjyjzz.cn/qikandaodu/2021/0217/653.html



上一篇:朱镕基“一字不苟”
下一篇:新形势下贪污受贿犯罪的经济研究

上海经济研究投稿 | 上海经济研究编辑部| 上海经济研究版面费 | 上海经济研究论文发表 | 上海经济研究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上海经济研究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