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上海经济研究》投稿方[09/01]
- · 《上海经济研究》收稿方[09/01]
- · 《上海经济研究》数据库[09/01]
- · 《上海经济研究》栏目设[09/01]
- · 《上海经济研究》刊物宗[09/01]
- · 《上海经济研究》征稿要[09/01]
李迅雷:预计8月LPR将下调,快速修复预期关键看(3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。除此之外,还需要融资政策配套放松,才能解决资金向实体有效传导的问题。 其次,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复苏
其次,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复苏的影响。第九版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》的推出,旨在减弱疫情对于经济的约束,不过地方执行情况仍有不同,应适当推动各地在第九版方案下统一防控标准,地方上的一些过度防控举措应予以纠正。
另外一方面,还是要发挥好政策性银行作为“第二财政”的作用,加大融资支持。
货政报告专栏表示,要维持好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驱动信贷增长之间的平衡,“破立并举”,即在当下新兴行业信贷占比较小时,仍主要依靠传统行业例如基建和地产来带动整体信贷的增长,而“慢破”正体现出我们还要在相当一段时间内,依靠传统行业支持经济发展,为新兴增长点的培育争取时间。“快立”,则体现了中央希望能够加快新兴行业发展的决心,要抓紧有利时间窗口去“立”,引导信贷资源更多投入实体经济转型重点领域,例如“绿色投资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、高技术制造业、科技创新”等能够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的领域。
至于未来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,我认为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空间还是有的,主要看接下来房地产销售能否明显改善。如果疫情形势的影响还是比较严重,居民收入和投资预期仍然偏弱的话,可能需要继续下调房贷利率。当然,实现的方式不一定是调降政策利率,也可能通过压降存款利率、降准等手段。
李迅雷:市场主体主动收缩资产负债表反映出微观主体预期低迷,目前可能相对最为有效的措施就是政府加杠杆,进而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传递给实体部门,帮助居民和企业纾困并重新激发经济循环。
总体来看,MLF净回笼可以看作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的正常对冲手段,流动性有望延续平稳态势。
实体部门预期的持续低迷带来了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,尽管降息客观上有利于引导融资成本的下行,但仅靠货币政策难以从根本上扭转预期。李迅雷建议,相对而言,目前最为有效的措施就是政府加杠杆,进而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传递给实体部门,帮助居民和企业纾困并激发经济循环。
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:一方面,国内本土疫情再度蔓延,居民部门预期转弱,信贷需求持续低迷;另一方面,房地产公司的债务违约及“停贷”事件的发酵进一步削弱了居民的购房意愿,地产销售增速维持低位负增。
从房贷利率来看,7月的住房信贷环境进一步宽松,整体房贷利率再创2019年以来新低,根据贝壳研究院的数据,目前全国已有超过70个城市的首套房贷利率降至4.25%的下限水平。但是,这相较6月末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也仅低15个BP,远未达到历史上的房贷利率最宽松区间。
另外,关于央行的缩量操作,我觉得是符合预期的。尽管基本面和融资需求趋弱需要流动性宽松的支持,但资金利率过低可能不符合央行的合意水平。在流动性结构性短缺的框架下,央行主动收紧资金面的能力受限,因此6000亿元MLF到期续作成为较好的操作窗口——一方面,流动性宽松导致“滚隔夜”加杠杆持续升温,央行通过缩量能够释放“防止资金空转、脱实向虚”的政策信号;另一方面,从同业存单价格走势看,在银行间资金大量淤积而信贷“资产荒”的背景下,商业银行对于MLF资金的主动需求可能并不强。
如前所述,随着央行宣布下调逆回购和MLF利率,预计后续LPR利率也将同步调降,考虑到目前稳地产的诉求较强烈,不排除央行将采用非对称的方式下调5年期以上LPR利率,从而拉动按揭贷款需求并对冲此前事件的负面影响。
Q:疫情暴发以来,居民中长期贷款中的住房贷款比重连年下滑,如何修复?接下来是否可能不对称下调5年期以上LPR来激发购房贷款需求?结合历史数据来看,房贷利率还未达到最宽松区间,在当前的内外部环境下,期待房贷利率大幅调降是否实际?
最后,要想方设法持续促进居民收入增长。收入改善将提高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,是提振需求的基础和前提。
其次,宽信用需要降成本支持,OMO利率和MLF利率的调降可以引导LPR下调。政策利率下调后,预计接下来本月的LPR报价也将下调。
从结构上看,今年6月底居民部门杠杆率和去年底基本持平,企业和政府部门杠杆率则大幅上升,映射到经济层面,体现为地产销售、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,而制造业投资、基建投资持续高增长。
文章来源:《上海经济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shjjyj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822/1390.html